管理學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做好管理不僅僅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即使學過管理的人也不一定會做管理,能做好管理。
  那么,人們如何才能做好管理呢?管理到底是管什么呢?理什么呢?管是手段,理是目標。因為人性的弱點是不希望被別人管他,但是又怕別人不理他。所以有效的管理一定符合人性,滿足人性,才能把事情理清,理順。
  可是,有的管理者卻不是這樣看問題。因為人性有雙面性,他既不喜歡被別人管,卻又喜歡管別人。管理者喜歡擺官架子,耍威風,亂用職權,結果導致管理者盛氣凌人,被管理者怨聲載道,這是企業最差勁的管理。最后,下屬不但不服從上級的管理,反而與他對著干。
  有效的管理是什么呢?因為企業管理核心是人。而人是隨著時間和環境變化的,所以對于不同社會,不同環境,企業必須采取不一樣的管理方法。因為企業管理不是目的,提升效益才是關鍵。如果管理沒有提升效益,那么多余的管理不如不管。
  特別是針對現在的年輕人,他們從家庭、學校一路走過來,多年的生活,學習讓他們養成了自由自在的習慣。來到企業以后,他們雖然得到工作卻失去了自由。雖然得到了高薪卻失去了高興。可是,針對大多數年輕人來說,他們寧可為了后者放棄前者,也不會屈服你的管理。所以這也是現在多數企業招人頭痛的原因。因為現在大多數年輕人要理,不要管。
  也許,對于傳統企業的管理者來說,企業沒有管理怎么行呢?工作沒人管,哪不工作桌亂套了?其實,事情并非你想象的那么嚴重。現在的90后,他們大多數是逆反心理,企業越是管他,他越不想干活。因為他心情不爽,怎么干得好活?所以企業要想管好事情,先理好心情,有效的管理在于多理,少管。
  理是什么呢?一是講道理,讓員工發自內心地認可管理者說的話,做的事。二是要關心員工,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溫暖。可是,我們有太多的企業把管理誤導了。他們心中所認為的管理就是批評、指責、命令、監督、控制等。所以這樣管理只會把員工與管理者的關系搞得很緊張,結果員工工作非常壓抑,他們最后只有辭職走人。
  為什么管理者要多理員工呢?因為只要是人,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尊重、關心、理解和支持,這是他們工作的最大動力。如果一員工進入一家企業沒有人主動跟他打招乎,問候他、關心他,大家都不理他,那么這個員工的內心是涼的。他在企業里工作是沒有歸宿感的。所以一個優秀的管理者一定要懂得關心、體貼員工,把心管好,千萬別冷落了員工。
  因為現在社會創業者與就業者的位置幾乎平等,他們都是相互選擇,企業只有崗位不同,沒有職位高低之分。如果一家企業過分強調職權,過分強調等級制度,過分強調管理,那么除非這家企業效益真的很好,工資真的很高,否則,90后的員工寧可失業也不會就業。
  為什么現在的員工會這樣呢?也許有些老板或管理者想不通。因為他們還站在自己的角度,過去的時代在想問題。卻不知道現在員工不需要管理,卻需要激勵。為什么員工需要激勵呢?因為管理是被動的,激勵是主動的。管理是別人要求的,激勵是自己要求的。而人性的特點是不喜歡為別人做事,卻愿意為自己做事。所以作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你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一定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因為書籍和理論都是死的,而市場和人性都是活的。如果一個管理者還是把過去幾十年的管理方法來管理現代的員工,那么你只會把員工管跑。因為員工惹不起,躲得起。所以一家企業人員流失嚴重,管理效益不好,老板或管理者一定要先反思自己,別一味地指責別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朵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