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創新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它們經常引發專利糾紛和訴訟,但在中國卻演化成“山寨”文 化。引爆“山寨”流行的是手機,比如從知名品牌變形而來的“Sumsang”之流,或是沒有任何知 名度的雜牌。在深圳華強(000062,股吧)北和北京中關村這樣的大型消費電子產品集散地,山寨機 一度“占山為王”。但現在,山寨機開始失去一線陣地。中關村各大賣場的地下一層柜臺里擺放 的是水貨iPhone和各種Android系統手機,華強北原屬山寨機地盤的臨街商鋪也被品牌手機占據, 甚至還有諾基亞的旗艦店。
  從賣場的變化不難看出,曾紅極一時的山寨機在經銷商眼中的重要性正在消減。數字更清楚 地勾畫出山寨機的衰落。初步估計,華強北目前約有2000家山寨機廠商,僅為最高峰時期的1/5。 市場調研機構iSuppli數據顯示,2010年國內山寨機出貨2420萬臺,比2009年的3320萬臺下降27% ,增長放緩趨勢很明顯。從全球來看,iSuppli預計2011年山寨機全球出貨量將達歷史峰值2.55億 臺,但對比2010年2.28億臺的銷量,增長僅為11.8%,遠低于前一年的43.6%。更讓山寨機生產廠 商擔心的是,2012年山寨機的全球出貨量可能首次出現下降。
  山寨機以足夠便宜的價格和各種意想不到的功能、外觀,吸引著中國數以億計的草根螢幕回收消費者 。比如諾基亞、三星和摩托羅拉的手機不可能出現震耳欲聾的8個喇叭或是被某個高僧開過光,山 寨機卻可以。“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度是山寨機最引以為傲的特點,甚至被認為是中國 人在創新上的突破,讓眾多國際手機業者嘆服。但這些劍走偏鋒的賣點的出現和被追捧,完全是 因為2G時代手機產品形態固化太久—當2G手機用了10多年完成從黑白屏成為彩色屏、從單音節鈴 聲到MP3功能、從圖片瀏覽到1200萬像素照相功能等等進化之后,唯一能夠再有變化并吸引消費者 的只有外形和各種偏門功能。摩托羅拉紅極一時的V3系列是大牌廠商在這方面的代表作,而山寨 機能以更快速度、更狂野的想象在這條歧路上登峰造極。
  當蘋果在2007年以外形和界面極簡單卻有極豐富應用的iPhone,這一真正的破壞性創新開啟 智能和3G時代后,盛極一時的中國山寨機的末日警鐘便已敲響。現在再沒有人想要能開酒瓶的手 機,人人都喜歡的是能下載應用、玩游戲、看視頻的手機—不管它是正當紅的Android,還是已趨 沒落的Symbian,又或者是尚未進入中國的WindowsPhone平臺,當然最好是iPhone。而這正是山寨 機始終無法接上的短板。智能和3G甚至4G是通信產業明確發展方向,如果山寨機不能在2G時代利 好出盡之前抓住這個機會實現轉型,其消亡指日可待。
  消失的推動力
  2007年巴塞羅那移動大會上(MWC),時任中國移動董事長的王建宙放了一部短片,向全球其 他國家的電信業者展示中移動員工如何在偏遠山區搭建移動基站。短片放完,全場安靜了十幾秒 鐘,隨即爆發出熱烈掌聲。掌聲是獻給沖在一線的中國移動員工的,卻沒有人想到,這些深入中 國各級縣市的中國移動基站不僅使全國都有穩定的手機信號,打開8億人的農村市場,也為山寨機 的爆發做了最重要的準備—低收入人群購買手機時最注重的是低價格、多功能的高性價比,這正 是山寨機最擅長的。
  中國移動為山寨機打開了市場,臺灣芯片廠商聯發科則是中國山寨機家電回收實現快速響應、超低價 格的真正推手。2005年,聯發科開始向手機廠商推廣“交鑰匙”(Turn-Key)模式,即將手機芯 片、軟件平臺以及第三方應用軟件捆綁,低價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山寨機公司只需加上外 殼和電池,就能在聯發科提供的芯片上生產出一部手機。當山寨機在中國遍地開花時,聯發科創 始人兼CEO蔡明介也成為“山寨機之父”。
  現在,這兩大推動中國山寨機極大繁榮的力量都在衰減。首先,很長一段時間內,山寨機攫 取的市場主要來自于新增用戶,現在中國手機市場雖未飽和,但增長空間已明顯不如幾年前市場 空白很大時。工信部統計表明,截至2010年底,中國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64.4部/百人,比上年底 提高8.1個百分點。
  其次,聯發科在山寨機市場的助推力正在逐漸消減。隨著聯發科解決方案的日漸成熟,越來 越多的具有品牌的手機公司也開始采用其芯片組件。華為、中興和從山寨機“漂白”過來的天宇 朗通等都是聯發科的大客戶,與聯發科同性質的芯片制造商展訊更打入三星的供應體系,并與摩 托羅拉建立起合作。這些知名手機廠商比仍堅持徹底草根路線的山寨機更有品牌優勢,而價格不 僅與后者相差不大—諾基亞價格最低的黑白屏手機售價不到200元,很多更多功能的非智能手機價 格也控制在500元以內—甚至更有優勢:品牌手機廠商的出貨量遠大于山寨機廠商,因此可以更低 價格拿到芯片,從而降低成本。比如TCL在2010年的全球手機出貨量為3600萬臺,這可能是10家山 寨機廠商出貨量的總和。這些國產手機品牌的日漸壯大自然會對山寨機市場產生擠壓效應,尤其 是在華為和中興將手機終端發展重心從海外市場轉移回國內時。
  “現在大家都用同樣平臺的解決方案,山寨機的成本已沒有競爭力了。它也沒有更新的功能 ,這就很難實現差異化。如果價格相當,消費者肯定更愿意選擇品牌手機,獲得質量和售后的保 障。”電子制造領域的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中國區總監王陽告訴《環球企業家》。
  受困3G
  從市場角度,山寨機的興起很大程度是順應了中國手機市場發展的大潮。現在,其賴以生存 的2G市場發展明顯放緩,正在勃興的智能手機和3G手機上,山寨機又極度缺乏話語權。
  智能手機和3G手機是必須區分卻又經常被混淆的概念。正如國內最大手機應用平臺斯凱網絡 的CEO宋濤曾對《環球企業家》定義的,用戶能安裝第三方應用的就是智能手機。而3G手機則更多 指使用WCDMA、TD-SCDMA和CDMA2000等三種通信網絡的手機。并不是所有3G手機都是智能手機,中 國移動就有一些低端TD手機;反之,智能手機也不一定是3G手機。
  區分這兩種分類的意義在于,斯凱網絡這樣的手機應用平臺能夠使2G的山寨機智能化,讓消 費者在各種雜牌山寨機上也可以下載應用、玩游戲、看視頻。這無疑極大延伸了山寨機產業的生 命線,但智能化并不能使山寨機免于受到3G的沖擊。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 年1月,中國聯通(600050,股吧)新增140萬3G用戶,2G新增用戶僅為82.5萬;中國移動新增193萬 3G用戶,與333.3萬的新增2G用戶差距顯著縮小。3G崛起的趨勢無可阻擋,截至2011年1月,三大 運營商的3G用戶總數已達5174萬戶,業內普遍預期今年3G用戶數可能突破1億人。
  曾在全國各地建設基站、間接推動山寨機繁榮的中國移動現在成為它的敵人,因為電腦回收移動力推 的是TD-SCDMA,希望能在今年讓自己的3G用戶數過億。目前,中國移動的3G用戶只有3000多萬, 還有近7000萬空白需填補。這一市場很難出現山寨機的身影,因為它們至今沒有一款有競爭力的 產品出現。
  2G時代山寨機的成本之所以能降到20至30美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G時代GSM芯片授權費幾乎 為零,而且經過近10年的發展和激烈的競爭,GSM芯片制程也很成熟。但進入3G時代,握有芯片核 心技術的高通擁有幾乎所有的話語權,這就導致3G芯片的價格居高不下,山寨機最核心的價格競 爭優勢也就蕩然無存了。“(3G手機成本要降下來的話)除非3G的芯片能夠有好幾家讓山寨機來 選擇,但是這個是不可能的,專利技術、協議什么的都在高通這里,沒辦法繞過去。”王陽說對 《環球企業家》說。
  這同樣是倚仗2G芯片崛起的聯發科的困境。雖然聯發科非常清楚自己的未來取決于能否在3G 芯片上復制2G時代的成功,但知易行難。它難以從高通處得到足夠低價的3G芯片技術授權,自主 研發資源和時間成本都極高。沒有了聯發科這一類幕后推手,山寨機在3G時代完全喪失了話語權 。
  對高通而言,它并不會刻意排斥山寨機:三星、摩托羅拉等大品牌可以用它高端的3G芯片, 國內廠商可以用低端的3G芯片。但目前看來,高通在國內的合作伙伴基本上都是比較大的手機設 計公司,而大型手機設計公司主要與大品牌或者運營商合作,山寨機在這方面并無機會。
  另一方面,2G時代,中國新增手機用戶絕大部分來自各種社會渠道,而非運營商定制。但與 數據消費緊密結合的3G時代,運營商在手機銷售渠道中的話語權加大。它們以各種形式的補貼拉 低3G智能手機的價格,以此吸引消費者,從而讓其進入自己的網絡。經過補貼的3G智能手機與沒 有補貼的價格相差數百元,甚至可以實現“零元購機”。這無疑對無法獲得補貼的山寨機施加了 更大壓力。
  部分山寨機廠商已轉向海外市場,希望能在新興市場找到機會。雖然中國山寨機市場增長明 顯放緩,但2010年亞洲地區山寨機出貨量同比仍有超過40%的增長。不過,出海之路并不好走,山 寨機在海外不僅面臨國際品牌和當地品牌,還有同樣來自中國的華為和中興。后二者同樣采用聯 發科的解決方案推出價格極低的手機,并可以與當地運營商合作,經過補貼,一些中檔手機的價 格接近山寨機。
  因此,對出貨量在500萬臺以上的山寨機廠商來說,盡快地品牌化是最好的出路。而更小的山 寨機廠商,或許已經沒有了選擇的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朵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