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領導力?這似乎只是柳傳志、張瑞敏、任正非等知名企業家該關心的問題。當下,聯想、 骸、華為正貼著“中國”標簽,在全球范圍拼殺;如果他們哪一天真的為“中國制造”乃至“中 國創造”正了名,那么,仰賴的正是其全球領導力。但是,我們更應注意,目前“家門口的全球市場 ”硝煙更濃,過去30年,幾乎所有的世界500強企業都在中國安下了營寨,他們在自身固有的全球競 爭力基礎上,充分利用中國給予的“超國民待遇”,幾乎占據了所有行業的制高點,如,日化行業的 寶潔,IT領域的惠普微軟,機械行業的卡特彼勒,汽車行業的豐田大眾通用,零售行業的家樂福沃爾 瑪……
  世界金融危機使得中國市場的成長潛力更加凸顯之后,他們將中國市場放在了全球資源配置更 加重要的位置上,他們不但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來擴大份額,還通過收購本土行業領頭羊來占領市 場……
  ——強兵壓陣,還有幾個中國企業家不需要全球領導力?就算那些搞加工貿易的企業主,也應 胸懷全球,畢竟,埋頭應付訂單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市場需求變了,以前是訂單來找你,現在, 你看來得滿世界去找訂單了。
  “對于中國企業家來說,全球領導力不僅是個理論概念,而是現實的迫切要求。”對外經濟貿 易大學國際商學院執行院長湯谷良教授說。他說,一個本土企業,盡管業務都在中國大陸,但像通貨 膨脹、人民幣匯率、貨幣戰爭這些宏觀問題,卻會影響到每一個企業短期的財務狀況,乃至整個盈 利模式以螢幕回收及持續的競爭力。他國某個市場、某個產業、某個領域的變化,也會通過影響本土企業的 上下游客戶,最終影響到本土企業。
  所謂全球領導力,簡言之,就是在全球范圍內組建全球團隊而取得企業成功的領導能力。在全 球扁平化的趨勢下,只有時刻著眼于全球市場、將打造全球領導力當成追求目標,才能不斷提高自 身的領導素質,才能在處處都是全球市場的現實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中國企業家所面對的全球化市場,其變化速度越來越快、涉及面越來越寬,復雜程度越來越深, 企業家們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形成快速消化、快速反饋、快速決斷的能力。否則,稍有不慎,則很可 能釀成大錯。
  比如,能夠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中國企業往往令人艷羨,但當頻頻獲聞某些風光登陸納斯 達克的中國公司因“財務問題”和“信息披露不透明”深陷集體訴訟泥潭的消息,這不得不成為中 國企業“學習”海外資本市場游戲規則的又一案例。據媒體調查發現,被卷入這一信任危機的中國 公司有被判賠償的,還有被勒令退市的。《華爾街日報》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開始對中 國公司在美股借殼上市的情況展開廣泛調查,上百家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正在面臨一場財務審計 風暴。
  “這就與相關企業以為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后就可以高枕無憂密切相關。”湯谷良說,實際上, 成功走到這一步的企業家需要做的還很多,“很多事情在中國沒什么事,在海外卻成為了重大觸雷 事件。”
  所以,中國企業家不但要有全球領導力,還得持續學習。
  但目前中國的教育環境卻很難匹配。長期研究中國企業家領導力的DDI(美國智睿咨詢有限公 司)首席科學家安?霍華德就曾指出:“中國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并不遜色于其他國家及地區跨國企業 的高層管理者,只是他們中的很多人缺乏身為企業領導者的專業能力,隨著中國經濟異常快速的增 長,原本落后的教育體系,已經使得中國企業面臨嚴重的領導人才短缺。”
  具體而言,本應承擔中國企業家領導力培育重任的中國商學院,卻正慢慢淪為“俱樂部”式的 教育。許多企業家在選擇EMBA項目時,并不是首先考慮哪個項目是最適合自己的,而往往是先看哪 個項目牌子最響、學費最貴、最能讓自己有面子,或者看哪個項目最火、人最多、最有利于自己打 開“關系”。
  “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很可悲的。”湯谷良說,“搞關系這一套‘中國特色’的東西,是這些 企業家在攻讀EMBA之前就一直在做的,也是很在行的,而攻讀EMBA最大的一個目的,恰恰是通過學習 新的、規范的、全球化的方法去逐步替換舊的、反商業規則的、作繭自縛的方法,從而得到新的升 華。” 正是基于這家電回收種認識,湯谷良表示,EMBA教育需要回歸教育的本質, 而這正好是對外經濟貿易 大學國際商學院一直以來的追求。
  湯谷良認為,當務之急是要讓中國企業家有動力去腳踏實地地學習,從商學院的角度看,打好研 究基礎,開創積極向上的、務實創新的學習環境和教學制度,都是重要的基礎條件。正是基于這種 認識,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一直避開“漲價風”、“圈子風”、搞噱頭等等浮躁的商學院 通病,努力追求一條獨特的辦學道路:做“研究型學院”中的“學習型學院”,讓學員享受終身學習 ,獲得持續增持。他們承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EMBA的課堂、講座及各類學員交流活動, 不但對在讀學員敞開,還永遠對已經畢業的每一位校友敞開,這樣的終身教育平臺在中國EMBA教育 界并不多見。
  為了能夠更好地幫助中國企業家提高全球領導力,淵源于老對外貿易部的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其EMBA項目一直將國際化和專業化作為自己的專長和特色,并在研究、教學等方面力求與時俱進。
  在國際化方面,該項目的主辦方——國際商學院,一直從以下四方面努力:①教師、學生的國際 化;②教學模式、課程開發的國際化;③國際化的認證;④學術影響力的國際化。成立多年的跨國公 司研究中心及北京市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基地,也一直致力于鮮活的全球化經濟理論的研究。2010 年10月15日,他們又成立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業案例中心”,并召開有全國知名高校資深 教授參與的案例開發研討會。
  在專業化方面,他們在課程上對“戰略”、“人力資源”、“財會”、“營銷”這EMBA四大核 心問題進行了重點關照,并開始根據行業特性開設一些特定課程,從行業的角度進行專業化。比如 2010年11月28日開學的對外經貿大學影視傳媒管理EMBA班,是目前國內影視傳媒業第一個EMBA項目 。中國影視文化產業近年來的突飛猛進和可預見的廣闊前景,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學院看到 了將自己的EMBA往該方向作專業化發展的機會。該項目會結合影視傳媒行業管理的特殊性,而教授 影視策劃與制作、制片管理、營銷管理、電影營銷與發行、全球電影產業化現狀與研究等特色課 程。
  值得一提的是,正當眾多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因信息披露等問題而備受困擾的同時,2010年12月 16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骸集團、美國管理會計師協會發起成立了“管理會計研究中心”。湯 谷良介紹說,金融危機讓全球企業管理界的學者和實踐家們已經開始探討和尋找能更好適應這個時 代特征的管理模式,該“中心”的宗旨就是構建管理會計理論與實踐的全球多層次專家交流的平臺 ,打造杰作頻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端管理會計研究品牌。而這種專業化和國際化緊密結合的舉 措,自然少不了對中國企業全球化過程中類似于“中國概念股困境”等問題專門涉獵。
  此外,為了更好地引導學員與他人分享最佳實踐、建立和維持國際化的人脈網絡,對外經濟貿 易大學國際商學院不斷延伸其國際化內涵。2010年10 月,他們組織25 位EMBA 師生進行了為期 14  天的加拿大訪學。在這里, EMBA 學員聽取了多倫多大學在國際上非常知名的電腦回收部分課程;他們還與 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經貿系統政府官員深層次溝通交流,并已有部分學員和當地政府、協會達成初 步的合作意向。創立以來,該學院已與哈佛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加拿大多倫多大 學、法國蘭斯學院、德國科隆大學等十幾所世界頂級大學進行深層次課程合作以及學生的國際化 交流學習。
  但是,以上種種,更多的也僅是“術”上的全球領導力,湯谷良說:“中國企業家必須明白,全球 領導力并不完全等于全球控制力。并不是你擁有了領導的職位,你就擁有了領導力,領導力尤其全 球領導力,更多的是影響力。” 有跡象表明,現代全球商業文化正將各種不同的世界正在銜接在一 起。所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全球成功的企業,其企業文化將勝過國家文化。
  這才能算得上是在全球領導力方面“得了道”,顯然,做到這一步,中國企業家需要做的還很多 ,而第一步就是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如果通過學習能夠促成理念的轉變,進而將這些理念付諸行 動,在行動之后又帶著新體會和新問題回來相互溝通交流,那么,就很容易走上一個不斷進步的、良 性循環的軌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朵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