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馬國際10億港元收購喜羊羊消費品授權業務近日處于輿論風口浪尖上,作為國內最大的動漫企業收購案,涉事雙方都沒有發表進一步的官方聲明,這使得業內產生諸多質疑。此次收購是否僅是一場資本游戲?喜羊羊這一國內知名動漫品牌將何去何從?去年還苦苦掙扎在《阿童木》陰影里的意馬國際將如何借勢翻身?
  事件回顧
  日前,香港“紅籌之父”梁伯韜任主席的香港上市公司意馬國際正式收購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的衍生品版權管理方動漫火車集團,收購費用為8.14億-10.47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877億-8.846億元),這也成為香港公司對內地動漫企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案。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收購并不包括《喜羊羊與灰太狼》的電影和電視內容制作業務,但意馬國際表示,將會陸續推出3部3D《喜羊羊與灰太狼》電影。然而,由于雙方迄今為止都未發出準確的官方聲明,因此業內產生的如下幾個質疑值得思考。
  質疑一
  喜羊羊自身盈利不足?
  “喜羊羊”是國內惟一在動畫電影票房上突破億元的電影,第二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票房達9500萬元,第三部《喜羊羊與灰太狼之兔年頂呱呱》更是取得1.5億元的票房。再加上喜羊羊種類頗多的消費品授權業務,這一切都讓大家感覺,在國產動畫普遍還在燒錢的時候,至少“喜羊羊”已經開始“不差錢”了。此次喜羊羊大手筆出售消費品授權業務,直接獲利超過億元,業內質疑四起,難道是因為喜羊羊盈利不足,迫切需要資金注入?
  長期以來,原創動力一直在市場開拓方面進展緩慢。有效的市場營銷體系缺乏,使得“喜羊羊”的金字招牌無法從市場上賺得更多的商業回報;反過來,缺乏足夠的資金又影響到內容的制作,這無形中形成了一個死結。
  有報道稱,原創動力目前90%以上的員工屬于內容部門,180人的動畫師,100人的人偶劇團,最賺錢的衍生產品授權部只有10多人。原創動力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他們只想集中全力做原創,創作之外的事情就交給他人去辦。原創動力不得不依靠上海文廣的院線資源,《動漫周刊》的市場營銷策劃和宣傳支持,以及各類制造企業幫其開發衍生產品,各類經銷商再為其拓展銷路。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雖然喜羊羊電影票房賬面上超億元,但除去制作、投資、營銷等環節的費用,真正能落到原創動力手里的錢寥寥無幾。中國民營動漫企業絕大部分的盈利來源于衍生品開發,有企業衍生品營收比例甚至高達70%,原創動力完全缺乏有效的盈利渠道。一旦此次收購的消息確實,那原創動力就獲得了大量的流動資金,對其緩解資金壓力大有裨益。不過,業內的分析、猜測是否準確,有待于官方的直接表態。
  質疑二
  意馬借機炒作還是布局內地?
  中國動漫資源網CEO毛勇分析道,意馬國際此次收購,目的可能有二,借機炒作、抬高股價或者為日后某些投資進行戰略布局。他進一步分析說,意馬國際經過一年的調整,需要通過一些高曝光率的方法提高關注度,不排除借機炒作自己達到抬高股價、恢復人氣的目的;另一種可能是,意馬國際背后有實力雄厚的港資支撐,以動畫制作為主業的意馬國際收購一項不熟悉的業務,是為日后更大或者更有意義的合作進行戰略布局。
  之前給美國3D電影《忍者神龜》擔任動畫制作,讓意馬國際的制作實力廣為業內認知。但緊接著意馬國際卻在《阿童木》上“敗走麥城”。2009年,他們耗資約5億元,加上其在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發行推廣的費用,合計成本高達8.2億元。截至2009年12月底,該片在全球8000多家影院上映的票房收入僅為1.9億元,嚴重虧損。2010年初,一度傳出意馬國際要破產清盤的消息。
  不到一年的時間,意馬國際迅速東山再起,李嘉誠御用投行家梁伯韜與資本界資深人士鐘楚義成立分別占六成與四成的財團Idea Talent,入股搭救意馬國際,并成為控股股東。這給意馬國際打入了強心劑,并幫助其快速復原。在此次收購中,還傳出意馬國際將以現金加股份支付來完成收購,現金部分將以增發股份來籌集。資本市場上的多家實力企業及名人參與了這次增發,其中包括李嘉誠旗下的長江科技、中信泰富前主席榮智健、合和實業副主席何炳章,以及中信旗下基金等。
  質疑三
  衍生品買賣成資本游戲?
  最讓業內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意馬國際收購了喜羊羊的消費品授權業務,而且基本不觸及喜羊羊的電影、電視制作核心業務。雖然提及要在未來合作拍攝3D電影,但具體是否已有計劃則無從考證。
  “意馬國際擅長動畫制作,衍生品領域卻并不在行,我們按照常規的思路分析,假設意馬國際現在有意在喜羊羊消費品授權上有一番作為,那么必然要考慮兩個問題,第一,如何把投資的10個億賺回來;第二,此項業務是否具有可持續造血的能力。”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動畫產業研究所所長蘇峰為記者分析,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到了一個事實 在中國喜羊羊的消費品授權業務能否長期穩定地成為意馬國際的盈利點。“可以肯定地說,難度很大。”蘇峰表示,消費品授權的確是動漫產業鏈上最賺錢的一個環節,但在中國有個特殊的國情,那就是盜版橫行。因為盜版的肆虐,即便喜羊羊的消費品授權保護得再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不會有很大起色。“從衍生品方面分析,個人認為受制于盜版等問題,雙方在未來的合作會困難重重,而且意馬國際是港資企業,對內地消費授權產品的設計、理念等,能否從本土化角度考慮,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尚不可知。意馬國際如果真心想做起喜羊羊的消費品授權,也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
  假設意馬國際心思根本不在消費品授權業務上,那就讓業內困惑了。蘇峰進一步分析:“除非意馬國際在進行某種戰略布局,或者更大膽的設想,就是意馬國際和原創動力在玩資本游戲,可能是為了盡快套現等資本原因。”
  質疑四
  喜羊羊被購引發動漫投資熱潮?
  有業內人士也提出了這樣的看法,喜羊羊被購是中國動漫整體發展迅速的一個側影,此次被購有可能會引發港資、外資對國內其他動漫企業的關注和好奇,由此引發外資、港資的投資熱潮。
  “喜羊羊是中國動漫產業的一個獨具特色的企業模式,它的成功不具有可復制性,所以最好是當成個案去分析。”毛勇表示,喜羊羊的快速發展的確離不開國內動漫產業環境的改善和國家政策支持。“但是喜羊羊更像是在一個特殊的時期,抓住機會發展成的一個具有獨特性的企業。目前喜羊羊在國內是一枝獨秀,沒有第二家能媲美,甚至可以說喜羊羊和其他中國動漫企業都不在一個等級段上。”

  蘇峰也認同這一看法,在他看來,外資、港資的投資、合作都是趨利的市場行為,如果國內真的京維科技電阻有值得他們關注的企業,那他們會很敏銳地發覺,不需要通過此次喜羊羊收購案重新認識中國動漫產業。
  去年原創動力曾經和迪斯尼有過親密接觸,也有傳聞成迪斯尼將收購喜羊羊。但最終雙方只達成了喜羊羊衍生產品的全球授權協議,并與迪斯尼簽訂了為期3年的電視播映授權合約,將最新的100集《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羊羊快樂的一年》動畫片,通過迪斯尼擁有的播放渠道,計劃于亞太區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等52個國家和地區播映。播放語言包括英語及超過10種當地語言,單是印度便采用3種方言廣播。
  那么,此次收購是否有助于喜羊羊動畫電影、電視動畫以及消費品走向國際,蘇峰分析不無可能。“但喜羊羊的成功本身就具有太多的獨特性,且喜羊羊的產品和動畫在國外也不一定有消費群體。”蘇峰解釋,喜羊羊走出去必然面臨文化差異的問題,即便有意馬國際這樣的國際化團隊協助,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突破。另外,就本身的動畫制作水準來看,喜羊羊在國內就頻繁被指動畫過于低齡,技術粗糙,對白幼稚。
  “喜羊羊要真想借此次機會拓展國際化,除非進行一次徹底而全面的改革,否則出海就還得要等個幾年。”蘇峰表示。
  專家觀點
  肖永亮:收購體現中國動漫品牌國際價值
  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意馬國際收購喜羊羊消費品授權業務是一件好事情。一直以來,中國動漫產業都將發展重點放在上游動漫制作上,而忽視了下游衍生產品的開發。因此,中國動漫的衍生產品鏈一直很薄弱。這也是原創動力為什么主動放下這一塊業務,專心搞動畫制作的原因之一。
  此次收購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中國的動漫品牌有國際價值。至于業內普遍質疑意馬國際的動機和目的,我認為,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意馬國際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對于此項投資在出了嚴謹的分析報告后,才進行投資。那他們肯定認為這一塊在未來有潛力,也體現了意馬國際的魄力。我個人預測,意馬國際將在這一領域獲得較大的回報。
  毛勇:警惕喜羊羊淪為資本玩具
  中國動漫資源網CEO
  原創動力從此次收購中獲得最大的好處就是充足的資本。但錢多了不一定是好事,我們希望喜羊羊是孩子們的玩具,而不要成為資本的玩具。意馬國際和原創動力的這次合作,在投資結構上并沒有任何亮點,沒有產業互補性,甚至兩者的產業功能重疊,都擅長動畫制作,也看不出明顯的戰略布局意味。盡管我們都很支持喜羊羊這個惟一的國產動漫品牌,但還是要謹慎為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朵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